《先秦史研究動態》2013年第2期(總第56期)出版 珈聞 《先秦史研究動態》2013年第2期(總第56期),是“楚簡楚文化與先秦歷史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專輯,於2013年8月出版。 “楚簡楚文化與先秦歷史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由武漢大學歷史學院羅運環教授邀請,中國先秦史學會、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武漢大學中國地域文化研究所三家聯合主辦,於2011年10月29日至31日在武漢大學珞珈山召開。本專輯登載了會議的全過程及相關學術內容。 ![]() 序 言 楚國故地富含文物珍寶,尤其是富含學者們感興趣的出土文獻。在出土文獻中楚簡帛是最吸引人的珍寶。其中一些重要的發現,在中國乃至世界學術界都發生和正在發生著深刻的影響。時間遠一點的,如1942年長沙子彈庫因盜掘出土的我國時代最早的1件帛書,即《楚帛書》,流落到美國後,其研究也逐漸國際化,每次版本更新,都促進和掀起國際性帛書研討熱潮,稍近一點的,荊門郭店楚簡,1998年正式出版,立即引起國內外學術界的高度重視。各種研討會、座談會、學術報告會、研讀班紛紛舉行,掀起了楚國簡帛研究新的高潮。再近一些的,如上博簡(屬於楚簡),尤其是清華簡(屬於楚簡),正處於國內外學術研討的高峰期。凡此等等,皆促成了規模盛在的“楚簡楚文化與先秦歷史文化國際學術研究討會”的召開。 “楚簡楚文化與先秦歷史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由武漢大學歷史學院羅運環教授邀請,中國先秦史學會、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武漢大學中國地域文化研究所三家聯合主辦,於2011年10月29日至31日在武漢大學珞珈山召開。 出席本次會議的代表包括內地五十多所高校及出土文獻研究單位、二十多家考古文博單位的研究人員,以及來自港、澳、台和國外的學者,共150餘人。還有多家出版社、報社、電視臺的編輯、記者。 此次會議共提交論文120餘篇(含電子本論文),涉及竹簡、金文、甲骨文等出土文獻及考古文物資料。其中有尚未公佈的清華簡《系年》,和新近公佈的葉家山青銅器銘文等。研究內容主要包括楚簡、楚文化,比較集中地討論了清華簡,尤其是《楚居》和《系年》。學者們對先秦歷史文化、古文字也進行了深入的討論。《楚簡楚文化與先秦歷史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也把盛會的成果彙成巨冊,將於2013年上半年正式出版發行。 本次會議日程主要包括29日上午進行開幕式及主題報告,期間舉行了中國先秦史學會楚文化研究基地的授牌儀式;下午進入分組討論議程,會議分為四組八場,與會代表進行了熱烈的討論。30日與會學者參觀考察了隨州葉家山墓地及銅器;隨後在隨州市繼續大會,相關專家學者做了專場報告以及此次會議的總結發言,並舉行閉幕式。31日上午與會代表赴炎帝神農故里景區祭祀炎帝、參觀炎帝故里,隨後至鐘祥參觀明顯陵。本專刊將會議的各項重要檔及和會議報導等類文章彙聚一輯出版,將永載史冊。 本次會議是中國先秦史學會學術活動的一件大事。在楚地召開此次國際學術研討會,將研究與考察相結合,很有意義。尤其是中國先秦史學會楚文化研究基地落戶武漢大學,將為國內外學者進一步深入研究、考察楚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學術平臺。 羅運環 序于武漢大學珞珈山 2013年2月23日 目 錄 第一部分 開幕式及珞珈山主會場學術活動 大會籌委會及會議日程 大會籌委會(1) 一 開幕式文件 致開幕辭 宋鎮豪(4) 代表湖北省委宣傳部致辭 余立國(6) 代表武漢大學致歡迎辭 謝紅星(7) 代表湖北省荊楚文化研究會致辭 陳昆滿(8) 代表外國學者致辭 [日]平勢隆郎(9) 李學勤先生賀信 李學勤(10) 中國古文字研究會賀信 吳振武(11) “中國先秦史學會楚文化研究基地”授牌儀式 珈聞(12) 二 主題報告 試說葉家山M65青銅器 李學勤(14) 關於以色列耶路撒冷國家博物館所藏楚大師編鎛 朱鳳瀚(16) 《吳越春秋》“徙於蒍若”考辨 趙平安(26) 楚先祖的誕生故事——兼論商與楚的關係 [美]柯鶴立(28) 讀清華簡《楚居》“渭自脅出”與“巫並賅亓脅以楚”小識 單周堯(46) 《上博五•鮑叔與隰朋之諫》“量之以蠲潔”解 季旭昇(58) 楚國地域思想與古典哲學淵源的反思 丁原植(68) 第二部分 隨州分會場學術活動及閉幕式 一 隨州致辭和大會報告 隨州致辭 陳傳根(83) 從隨文化發生發展探其地域文化特質 包毅國(84) 隨州葉家山西周曾侯墓地發掘的主要收穫 黃鳳春(95) 二 閉幕式 研討會學術總結 杜勇(102) 倡議書 江林昌(104) 大會感言 沈建華(110) 致閉幕辭 羅運環(111) 第三部分 會議報導和綜述 “楚簡楚文化與先秦歷史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綜合報導 靳騰飛 要二峰(113) “楚簡楚文化與先秦歷史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紀要 熊賢品 王佳(116) 新聞媒體及學術期刊報導和綜述選目 珈聞(124) 附錄:大會期間宋鎮豪會長榮登“珞珈論壇” 劉雯(126) 書訊•書評 羅運環教授《出土文獻與楚史研究》出版 珈聞(128) 《楚簡楚文化與先秦歷史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即將出版 珈聞(128) 後 記 宮長為(129) 大會籌委會及會議日程 大會籌委會 一 大會籌委會 名譽主任:李學勤 馮天瑜 孟世凱 主 任:宋鎮豪 副 主 任:宮長為 趙平安 邢文 羅運環 委 員:(以姓氏筆劃為序) 朱鳳瀚 杜 勇 羅運環 宮長為 彭邦本 趙平安 段 渝 葛志毅 謝維揚 主 事:羅運環 宮長為 趙平安 趙浴沛 靳騰飛 要二峰 二 會議排程 10月28日 全天報到 10月29日 上午前半節 開幕式 主持人:郭明磊 一、請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先秦史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宋鎮豪先生致開幕詞。 二、請湖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余立國先生致辭。 三、請武漢大學副校長、教授謝紅星先生致歡迎詞。 四、請湖北省荊楚文化研究會會長陳昆滿先生致辭。 五、請香港大學教授單周堯先生致辭。 六、請日本東京大學教授平勢隆郎先生致辭。 七、請工作人員宣讀賀信賀電。 八、舉行“中國先秦史學會楚文化研究基地”授牌儀式。 請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先秦史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宋鎮豪先生授牌。 請中國先秦史學會副會長、武漢大學中國地域文化研究所所長羅運環先生接牌。 九、開幕式到此結束,請與會代表至校行政大樓旁合影留念。 上午後半節 大會主題報告 主持人:謝維揚 彭邦本 一、請中國先秦史學會名譽會長、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任、教授李學勤先生作主題報告。 請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常務副主任、教授趙平安先生代為宣讀。 二、請中國先秦史學會副會長、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朱鳳瀚先生作主題報告。 三、請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常務副主任、教授趙平安先生作主題報告。 四、請臺灣東華大學教授許學仁先生作主題報告。 五、請美國理海大學教授柯鶴立先生作主題報告。 參觀武漢大學珞珈山校區 10月29日 下午 大會分組討論 第一組 第一場 召集人:黃錫全、江林昌 第二場 召集人:李均明、董珊 地點:六樓會議室 人員:謝維揚、沈建華、晏昌貴、李玉潔、單周堯、江林昌、黃錫全、夏麥陵、羅運環、盧川、王偉、周運中、肖洋、趙平安、李均明、董珊、袁金平、宋鎮豪、楊兆貴、杜勇、朱彥民、常耀華、郭永秉、陳穎飛、王志平、曹建墩、王雲飛、陳昆滿、李倩、毋有江、易德生、周昊、柯鶴立、盧川、張金花 第二組 第一場 召集人:曹錦炎 朱歧祥 第二場 召集人:張國碩 周亞 地點:七樓會議室 人員:李學勤、馮時、笪浩波、凡國棟、朱鳳瀚、周亞、黃錦前、李世佳、曹錦炎、劉彬徽、吳良寶、白于藍、周波、李幼平、張丹、何佳、樊溫泉、趙曉斌、朱歧祥、張國碩、張昌平、王先福、傅玥、高江濤、鄭威、彭邦本、蔡靖泉、程濤平、葉文憲、楊華、劉前鳳、唐備、陳文武、程有為、蔣曉春、白九江、秦讓平、盧烈紅、王克陵、吳義兵、李德華、劉禮堂、聶士祥、謝瑞東、崎川隆 第三組 第一場 召集人:王暉 邢文 第二場 召集人:王輝 李守奎 地點:八樓會議室 人員:王暉、趙炳清、賈海生、郭靜雲、呂靜、程博麗、孔德立、顧久幸、劉偉、邢文、崔仁義、楊劍虹、平勢隆郎、丁原植、張聞玉、劉正、黃敬剛、梁中效、宋公文、劉俊男、包毅國、彭忠德、陳抗生、黃尚明、吳成國、王佳、高華平、尹弘兵、牛鵬濤、李守奎、王輝、趙浴沛、宮長為、羅松喬、聶菲、餘西雲 第四組 第一場 召集人:林小安 徐在國 第二場 召集人:季旭昇 劉信芳 地點:九樓會議室 人員:林小安、徐在國、李天虹、蘇建洲、吳國升、張新俊、羅積勇、周麗霞、蕭聖中、王祖龍、陳榮清、劉信芳、楊華、徐文武、陳絜、劉國勝、單育辰、季旭昇、劉光勝、周書燦、魯金良、鄭先興、許道勝、祖晶然、何有祖、馮毓奎、李幹、王良成、武清海、許學仁、唐剛卯、劉玉堂、羅銀川、殷崇浩 10月30日 7:00 早餐 7:30 出發至隨州 上午 參觀考察:隨州葉家山曾國墓地及文物、曾侯乙墓及博物館 下午 前半節 隨州致辭和大會發言 請隨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陳傳根先生致辭 隨州分會場報告:包毅國、王良成、黃鳳春 後半節 閉幕式 主持人 宮長為 一、小組彙報:董珊、周亞、王暉、季旭昇 二、大會總結:杜勇 三、宣讀倡議書:江林昌 四、與會代表發言:沈建華、郭靜雲 五、致閉幕辭:羅運環 10月31日 上午 參觀考察 一、拜訪隨州炎帝神農故里 二、參觀鐘祥明顯陵 三、下午 返程 晚上19點:回豐頤大酒店就餐 後 記 《先秦史研究動態》創辦於1983年,至今年(2013年),整整30周年,出刊56期。在此,對以往關注、支持本刊的海內外學人及讀者表示衷心的感謝。 三十年來,本刊刊史歷經了兩大階段:第一大階段,即從1983至1990年。1990因重新登記暫時停刊。第二大階段,即1991至今。得孟世凱先生努力,1991年10月10日,學會重新登記,正式註冊成為全國性一級學會。1992年11月學會在上海召開第五屆年會,新一屆理事會決議復刊。1998年第二次全國性社團清整,因欠缺資金註冊,該年暫停學術活動和出刊。1999年,征得註冊處同意,緩註冊,繼續安排學術活動,並繼續出刊。2000年,經孟世凱先生的努力和趙世超先生的支持,學會完成第二次註冊,保障了本刊正常的出刊至今。在此也向為本刊編輯、出版、資助的單位和同仁深表敬意。 本刊積澱了豐厚的學術文化。三十年來,中國先秦學會有先秦史的專題研究和重大理論問題的探討,也有地域歷史文化的研究,本刊真實地記載了這許許多多的學術活動和學術成果,引起了國內外學術界重視和需求。 我們的學會,堅持以地方文化學術活動與高校、高級研究單位學術活動相結合的兩條腿走路方針,堅持把提高學術品味視為生命線。2011年,武漢召開的“楚簡楚文化與先秦歷史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提高學術品位方面,帶了一個好頭,各方面的反映都很好,很成功;專刊從形式到內容學術性強,也很規範。相信,我們的刊物內容往後將會更加豐富多彩,學術品味更上一層樓,更加有用於學術界,更創輝煌。 宮長為 記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2013年2月2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