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出金文与西周曾侯 罗运环 武汉大学中国地域文化研究所
新出金文,主要是指在湖北随州、枣阳一带所新出金文。随州、枣阳一带从2009年至2015年1月,在5年的时间里,为配合工程建设、或因墓葬被盗,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州市博物馆联手,对位于随州开发区淅河镇蒋寨村叶家山西周早期曾国墓地、位于随州市东城区义地岗文峰塔东周曾国墓地、位于枣阳市吴店镇郭家庙墓地曹门湾墓区进行抢救性发掘。出土了大量青铜器等各类珍贵文物,先后分别被评为2011、2013、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学术界引起极大地关注。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下面将从新出金文与西周曾侯的角度发表一点自已的看法。
一 南公与曾国的开国史
曾侯的先辈,可以上溯到周初始受封者南公括。南公括即2009年发现,2014年发表的曾侯与编钟铭文所言的“伯适(括)”,或称“南公”。[1]“南公”之名也见于叶家山M111所出 曾侯与编钟(M1:1)铭文:“惟王正月,吉日甲午,曾侯与曰:‘白(伯)括上庸(用),左右文武,达殷之命,抚定天下。王遣命南公,营宅汭土,君庀淮尸(夷),临有江夏’”。 意思是说,商末周初之际,伯括参与辅佐周文王和周武王父子灭商兴周有功,被周成王封于江淮之间的“汭土”,即今随州叶家山一带。治理淮夷地区,直接监理江夏一带,则是受封的主要责任。 曾侯与编钟(M1:3)铭文:“惟王十月,吉日庚午,曾侯与曰:‘余稷之玄孙’”。 “稷”即指周人始祖后稷,“玄孙”在此应属虚称。这再次表明,此曾国与周人同族源,属于姬姓诸侯国。 按周代分封制,朝廷重臣畿外受封均由受封者之子领封,南公括受封组建曾国,第一任曾国国君并不是南公括,很可能是曾侯谏。
文峰塔M1:1曾侯与编钟 文峰塔M1:1 正面钲部铭文
文峰塔M1:1 正面左鼓部铭文
文峰塔M1:3正面钲部铭文 文峰塔M1:3正面左鼓部铭文
二 最早的曾侯应当是曾侯谏 曾侯谏,当为时代最早的“曾侯”。其墓于2011年发现在随州叶家山西周曾国墓地,编号为M65。[2]墓中出土多件铸有“曾侯谏”铭文的青铜器,另外还出土带有国君身份的礼仪兵器半环形龙形青铜钺,表明墓主人就是曾侯谏。叶家山西周墓地中间葬曾国国君,顺序是由北向南,而M65墓居首,下葬年代应最早,曾侯谏应是南公括的长子,第一任曾国国君,在位年代当在周成王至周康王早期。其墓中出土青铜器、原始青瓷、漆木、玉石等160件(组)。在曾侯谏墓以东1320厘米编号M2的墓,[3]墓中出土有“曾侯谏作宝彝”、“曾侯谏作媿宝尊彝”铭文的青铜器,则M2墓墓主应为曾侯谏夫人媿氏。
叶家山M65:47曾侯谏方鼎及铭文
三 叶家山M28曾侯或当名周 叶家山M28曾侯,整理者说是一位佚名曾侯,在位年代当在康王中期。其墓于2013年发现在随州叶家山西周曾国墓地,编号为M28,[4]在曾侯谏墓M65的南面。有墓道,墓道上长2.9、底斜道长4.1米;墓室上长7.4、宽5.7-6、深9.2米。规格超过曾侯谏墓M65,在叶家山属于第二大墓。出土青铜器、原始青瓷、漆木、玉石等器物662件。其中青铜礼器27件以及具有权力象征意义的铜钺。该墓出土铸有“曾侯谏”的铜器比曾侯谏M65的多,出土曾侯谏为夫人媿氏所作之器比曾侯谏夫人M2的多,整理说墓中所出没有私名的“曾侯”器方鼎、鬲、甗各1件,考虑28号墓年代晚于曾侯谏墓M65的因素,此没有私名的“曾侯”应是M28的墓主人。曾侯谏(M65)及曾侯谏夫人媿氏(M2)之子,子继父业并兼及其父母的器物均在情理之中。 M28曾侯墓东约12.1米处有M27号墓,[5]都认为是M28曾侯的夫人墓,其名也不可考。所出方鼎与M28曾侯的相同,从铭文可知也是M28曾侯所作。M27号墓的白生铜盉铭文“白(伯)生作彝曾”,研究者或谓“伯生”即M28曾侯的私名,可备一说。
因为寻找M28墓主,M28和M65曾侯甗、侯盉的铭文曾引起我的注意。2器的铭文分别为:“曾侯
叶家山M28:159曾侯甗铭 叶家山M65:34侯用彝盉鋬内铭文
四 第三位曾侯名字应为
第三位曾侯的墓,2013年发现于随州叶家山西周曾国墓地,编号为M111,[6]在M28曾侯墓之南。有墓道,墓道上长4.9-5.28、底斜道长6.8米;墓室上长13.08-13.48、宽10.10-10.28、深9.1-9.26米,四周设有2级台阶。随葬品甚多,其中重要的青铜礼器鼎多达20件、簋多达12件。所出土的青铜编钟(镈钟1件、甬钟4件),比曾侯乙编钟还早500多年,是中国年代最早的编钟。总起来说,其墓室规模之大、青铜礼器之多,不仅是叶家山西周曾国墓地,而且也创中国西周早期墓葬之最。墓中多件铜器标明的作器者为“曾侯
此曾侯之名
叶家山M111:59簋铭
曾侯
五 两周之际的曾侯仲子斿父与曾伯陭的问题
曾侯仲子斿父,曾为“曾侯”,年代约在两周之际。1966年,在湖北京山县坪坝镇苏家垅(京山县东北漳河中上游)发现两周之际青铜器90多件,当出于同一墓葬。[10]其中有铭文者称“曾仲子斿父”4件(方壶、豆各2件)、称“曾侯仲子 另外,与郭家庙曾国墓地曹门湾墓区紧密相连的是郭家庙墓区,其中两周之际的M21大墓,早年被盗,2002年发掘,获残存随葬品2355件。[11]M21墓主人曾伯陭的一件钺的铭文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其铭文“曾伯陭铸戚戉(钺),用为民刑,非历殹刑,作为民政。”曾伯陭使用象征国君权力的铜钺,且铜钺所铸铭文声称“用为民刑”、“作为民政”。研究者或以为曾伯陭可能是一代曾侯。然铭文不见冠以曾侯的称谓,尚缺判断依据。更有可能曾伯陭作为曾国执政大臣,辅佐曾侯(极有可能辅佐幼主),文治武功,一度威权显赫,用器超制(如使用钺)。曾伯陭另一件传世品青铜壶(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铭文:“唯曾伯陭廼用吉金鐈,用自作醴壶,用飨宾客,为德无叚(瑕),用孝用享,用赐眉寿,子子孙孙用受大福无疆。” 曾伯陭在铭文中声称“为德无叚(瑕)”,也证明其虽权倾朝野,但并无篡逆之举。 1982年,村民在湖北枣阳市吴店镇郭家庙曾国墓地曹门湾墓区(在枣阳市南部滚河中上游)采集到1件春秋早期的青铜戈,铭文为“曾侯絴伯秉戈”,[12]当出自曹门湾曾国墓葬。絴伯是此曾侯的私名。方勤先生推测曹门湾墓区M1高规格大墓墓主或为曾侯絴伯。[13]我进一步认为,或许曾侯絴伯就是曾伯陭所扶植起来的一代曾侯。 曾伯陭和曾侯仲子斿父所处时代均属于两周之际,不排除兄弟关系的可能。二人均离开曾的中心区,分别处于曾国南北边境地区,一个在南边称侯,一个在北边扶持幼主,这可能不仅仅是各自封地原因所造成,更有可能两周之际曾国曾发生过激烈的争权夺利的政治斗争。
结 语 以上对西周时期的曾侯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其一,曾侯与编钟一篇长的铭文字数多达169字,其价值之高,可补《史记》《曾世家》之缺。通过曾侯与编钟铭文,使我们获知了曾国的开国史,即曾国的创建者、族属、封地、受封时间及受封职责。 其二,通过叶家山等金文,我们初步弄清楚了西周时期曾侯世系的一些线索,即:南公括(创建者,西周初年)——曾侯谏(第一代曾侯,南公括之子)——曾侯周(伯生,曾侯谏之子)——曾侯戾(曾侯谏之弟)……曾侯仲子游父(两周之际)——曾侯絴伯(可能是曾侯仲子游父的侄子,还可能受过曾伯陭的扶植)。
其三,考证M28曾侯,即第二位曾侯或当名“周”;M111曾侯,即第三位曾侯名字应为 其四,根据京山、枣阳二地所出相关金文,审慎地对曾侯仲子游父及曾侯絴伯的关系及世系进行了推论。这些研究将有益于西周时期曾国历史线索的梳理和曾国历史研究的深化。
(原刊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 [1]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州市博物馆:《随州文峰塔M1(曾侯与墓)、M2发掘简报》,《江汉考古》2014年第4期。 [2]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州市博物馆:《湖北随州叶家山M65发掘简报》,《江汉考古》2011年第3期。 [3]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州市博物馆:《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发掘简报》,《文物》2011年第11期。 [4]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州市博物馆:《湖北随州叶家山M28发掘报告》,《江汉考古》2013年第4期。 [5]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州市博物馆:《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发掘简报》,《文物》2011年第11期。 [6]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州市博物馆:《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第二次发掘的主要收获》,《江汉考古》2013年第3期;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州市博物馆:《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国墓地》,文物出版社,2013年。 [7] 宋华强:《叶家山铜器铭文和殷墟甲骨文中的古文“戾”》,《古文字研究》第30辑,中华书局,2014年9月。 [8] 章太炎:《新出三体石经考》第26页,载《章氏丛书》,台北,世界书局,1982年,第1084页。 [9] 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州市博物馆:《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国墓地》,文物出版社,2013年。 [10] 湖北省博物馆:《湖北京山发现曾国铜器》,《文物》1972年第2期。 [11] 襄樊市考古队等:《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科学出版社,2005年。 [12] 田海峰:《湖北枣阳县又发现曾国铜器》,《江汉考古》1983年第3期。
[13] 方勤、胡刚:《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曹门湾墓区考古主要收获》,《江汉考古》2015年第3期。 |